豆瓣網上,搜索《玄應一切經音義研究》,會發現該書“想讀”的“豆友”列表里有這樣一則非同尋常的短評:“看了看老師這本書的序和后記18bet体育,不知為何直接在圖書館痛哭流涕了?,F在想來他對我整個學術人格的影響,不愧于我心中大神的存在?!?/p>
此處的“老師”,該書的作者,指的是武漢大學國學院副院長于亭教授18bet体育。對他而言18bet体育,這位“學生粉絲”的評價并非特例,學生們在網絡社交空間、校內評教系統以及平時交往中,都不吝給他們的“于師”以由衷的贊佩:師表師表,于亭老師真正做到了這一點18bet体育!很喜歡這個老師18bet体育18bet体育!課上課下都是那么富有魅力18bet体育!于老師的課是我認為時間過得最快的課,因為太喜歡了。首先于老師的人格魅力吸引我18bet体育,博學于文,行己有恥18bet体育,影響我很深。課上于老師口若懸河,字字珠璣18bet体育。
于亭本科就讀于北京大學古典文獻學專業,讀研投入武大宗福邦先生門下,沉潛“故紙堆”近三十年18bet体育,又從未放下思辨的激情。他一開腔,溫雅綿密而不失銳利,洋溢出一種令人振奮的特質,使聽者相信有一種帥氣可以超越外表與年歲,那大概就是理想主義的光芒18bet体育。
數年來,于亭在參與《古音匯纂》等大型集體科研項目的同時18bet体育,滿負荷承擔教學任務。他常年為武大文學院、國學院學生講授“古文獻學”18bet体育、“《詩經》研讀”18bet体育、“海外中國學(漢學)研究”等課程,其中,海外漢學課在武大乃至整個華中地區都堪稱首創18bet体育。此外18bet体育,于亭還設計和推行配合課堂教學的seminar研討班,組織學生進行原典精講精讀,在國學院和古籍所定期舉行“廣雅疏證”等讀書會18bet体育。
于亭從不掩飾自己是一個凡事追求完美近乎執拗的人。他的課以文獻基礎扎實18bet体育、信息量大、課件精美、研究意識強18bet体育、有前瞻性、挑戰學生智力為特色,是廣受學生歡迎的高端學術課程,授課教室爆棚是常態。學生們公認,“聽于老師講課是一種享受”18bet体育,走進他的課堂就意味著避開浮躁喧囂的世風與學風,在幽默諧趣中收獲對學術的敬畏感和以學術為職志的堅定信念18bet体育18bet体育。漢學課上18bet体育,于亭講到日本京都學派18bet体育,會慨然誦讀狩野直喜所言:“實事求是18bet体育,義理明徹,不恃聰明而向壁虛造,不務易入俗耳以邀世譽。卓然自守18bet体育,持風氣而不為風氣所動,斯之謂真讀書人”。他上課常從為學之氣象談到為人之氣象,告訴學生“做人的格局有多大18bet体育,為學的格局才會有多大”18bet体育。他說18bet体育,“誠”與“敬”尤為關鍵18bet体育,要時刻意識到自己的有限,抱持嚴正虔敬之心18bet体育,恰如西塞羅所謂“把學問當作生活之準則18bet体育,而非炫耀的目標18bet体育,善于聽從自己18bet体育,服從自己的原則”。每及此18bet体育18bet体育,學生們的眼神會驟然專注18bet体育,期許自己能靠近老師所推崇的“讀書一字不忽”18bet体育、“萬事不茍且”、“博學于文,行己有恥”18bet体育。
于亭常說,學科有疆界,但思想沒有疆界。在他看來,“新國學”的提出,就是要打破現代學科的藩籬,從古典學術中尋求滋養,實現東西方人文學術的知識整合18bet体育。在此意義上,于亭授課不僅注重專業知識的深度和廣度,更致力于打通文、史、哲等學科間的所謂界限18bet体育,旨在激發學生批判性思維18bet体育、解決問題的能力、創造力和好奇心。他的《詩經》研讀課18bet体育,改變了僅將《詩經》視作文學文本的泛覽概論式講授,在文本細讀的基礎上展示深入中國古典經學學術的整合視域。他的海外中國學研究課,從國外漢學的視野和學術背景18bet体育,講到薩義德的“東方主義”理論18bet体育;從古代和中世紀歐洲的中國想象18bet体育,耶穌會士和漢學萌芽,歐洲啟蒙時期以來中國觀之演化,講到學院漢學的建立和歐洲漢學傳統,美國中國學的范式轉移18bet体育18bet体育,日本的“東洋學”和“支那學”。學生們聆聽于亭娓娓道來,面對著他列出的長達十數頁的參考書目18bet体育18bet体育,不得不嘆服“于老師視野開闊,知識淵博,使人受益匪淺”18bet体育。
不止于個人課程建設,于亭還將他的教學理念貫徹到武大“國學”專業課程規劃中。作為湖北省以及校級教研項目“國學專業課程體系改革試點基地”的主要負責人之一18bet体育,他全面設計修訂了國學班培養方案,突出“有旨趣的知識訓練”18bet体育,提出了完整的以“中國古典學”為核心內容的課程架構。此方案施行以來,武大國學教育在國內的地位和號召力持續領先。在國學院教學梯隊的鋪設上,于亭逐步組建海外漢學課的講授團隊18bet体育,推行青年教師成長計劃,提出“學生學習和教學團隊共同成長”,支持青年教師高端讀書會。
如何在理想與現實的張力間把握平衡?于亭告訴青年教師,老師是學生的接引者18bet体育。對此,他身體力行,在引導學生的學業和人生成長上付出了大量心血18bet体育。2014年夏,2010級“弘毅學堂”國學班畢業在即18bet体育,經過于亭及其同事四年的傾囊相授、熏陶砥礪,這個班成材率相當高18bet体育,全班20人18bet体育,1人選擇求職,其余全部進入國內外名校繼續深造,其學術訓練18bet体育、人格面貌的出眾有目共睹。在此18bet体育,于亭將“接引者”這個佛教術語完美地詮釋為:如果知識教育不能向價值關懷、人格自律遞進,如果教師不能對學生的思想、行為和感覺方式形成持久垂范,那么教育將毫無意義可言。